• Homester Offical
    • 2024-03-29 17:25:14
    • 10

【合租的意義】大城市的「限時親密」:為了省錢,與陌生人拼床合租

你的租屋預算是多少?房租是否會拖累你的生活?

前段時間,我在社交媒體的合租貼文上刷到有人在找「房搭子」。很多租屋貼文打上了這樣的 #同屋同床##同屋不同床。

北漂青年們透過社群媒體尋找陌生的合租室友並不稀奇,但為了降低房租,已經有人開始和陌生人拼床睡了?

舉例小紅書上的找同床室友貼文

根據58同城、安居客發布的《2023年畢業生租住研究報告》,在超八成年輕人的理想狀態中,租金都應該控制在薪資的30%以下。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以月薪一萬左右的水準計算,月租起碼要控制在3000元以內。

但對於剛畢業不久的北漂,3000元很難換來一個面面俱到的舒適環境。

要獲得更大的房屋面積和舒適的居住體驗,就只能走到四環、五環外去謀求一處月租2000元的住處,在通州,整租一套兩室一廳的月租在4500元左右,那樣就需要忍受每天1小時+的漫長通勤。而如果想在打工人聚集的西二旗、知春路、望京等地租一處靠近公司的住處,就要忍受狹小簡陋的居住環境。

租房的奇葩環境,不實地去看一下是無法理解的。我曾經想用3000元在芍藥居租一間二居室,在租房APP上,每間房的照片都是用廣角鏡頭加明亮的打光拍攝,看起來光鮮亮麗。實際去看過房後才知道什麼是「照騙」。

其中,有簡陋的半地下室——那個房子僅有一半窗戶露在地面以上,探出頭向外,可以看到樓下底商炒菜的鍋爐呼呼冒著熱氣;也有間號稱是三居室的loft ,說是三居室,其實是把閣樓的空間改造成了一間房,飄窗也被算在居住面積內;還有很多老式公寓,衛生間僅僅能容納一個人站立,抬起手來拿淋浴頭都容易撞到牆壁。

這就不難理解,受不了這樣的獨居環境,但又想滿足低預算內的地段、居所舒適度的高性價比,找室友、甚至是拼床室友就被提上了日程。

我小心翼翼地詢問了幾個「房搭子」帖,就這樣發現了小莎。 2022年下半年,她剛從上海來到北京,入職西三旗的一家網路公司做策劃。她的老家在湖北,曾經輾轉過三個城市,又在疫情期間經歷過兩次封鎖。工作三年後,她越來越自覺存錢的必要性,在衣食住行幾大類中,房租是最需要優先節省的。

在小紅書上,她找到了現在的同床室友夢涵,此前她們完全不認識,光是為了省錢就湊在一起拼床合租。後來,兩人一起找到了西三旗的一間三居室,這間房子一共住6個女孩,原本都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在一起拼床,奇妙地建立起了「北漂限定式」的友情。

她們向「後浪研究所」聊了聊這場歡樂頌式的奇遇。

“你能接受拼床合租嗎?”

和陌生人同睡一張床是怎樣的體驗?

第一個夜晚,小莎覺得沒什麼特別接受不了的。這間臥室15平,一張1.8x2公尺的雙人床,兩人睡著還算寬敞。

那是去年的10月,天氣已經漸涼。小莎前一天早上6點起床趕飛機,從上海來到北京,待業已經三個月的她,終於拿到了北京一家公司的Offer。她的行李裡有2個枕頭和床單,但被子還沒寄到,室友夢涵有家人郵過來的一床被子,卻沒有枕頭。兩個人頭一天見面,東拼西湊出了一套床品,簡陋湊和了一晚。折騰了一天累得不行,小莎倒頭就睡。

雖然在此之前小莎完全不知道夢涵長啥樣,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真名。

房子是她和夢涵一起找的,138平三房的一個20平的次臥,月租3000元,倆人各掏1500元,在西三旗附近,距離小莎的新公司步行一公里。夢涵是她在小紅書上「撈」的,一直線上聯繫,這才是第一次見。

兩個女孩拼床睡的體驗,不但不糟心,還意外得舒適。一般夢涵十一點多就會上床睡覺,小莎則會持續到半夜一點左右。雖然兩人入睡時間不一致,但並沒因為這個吵過架,但夢涵往往沾枕頭就著,完全聽不見小莎有什麼動靜,一睜眼就是8點多,又該上班了。

小莎記得某天半夢半醒之間,她嫌熱把身上的被子踹到一邊,夜晚涼了要拽被子,迷迷糊糊拽成了夢涵的,聽見夢涵叫了一聲,她嚇了一激靈又把被子放了回去。但整個過程兩人都不是很清醒──她和夢涵都屬於睡覺不老實,但睡得很死的類型。

像她兩個這樣,神經大條、不敏感,願意讓渡一部分私人空間換取低價房租的人,倒適合拼床合租。

比起能省出錢來的滿足感,拼床的尷尬顯然不算什麼。

經歷過兩次疫情封城,去年7月上海的公司裁員,小莎就在名單上。三個月待業期,日子太不好過了,公司拖欠薪水,一直沒給到應有的賠償款。她邊和公司打勞動仲裁的官司,邊在上海找各種兼職,努力填補上每月2250元的房租窟窿,邊找下一份工作。

「遇到這種突發狀況我才意識到,房子又不能拿來啃,你餓死在那個房子怎麼辦?沒有收入的時候哪怕能省100塊錢都很快樂。有的人會多花點時間錢讓自己住好點,但我覺得手上還是得有錢,現金才是最重要的。”

等到去年9月,接到了北京這家網路公司的Offer後,她打算將租屋預算控制在2,000元/月的標準內。

小莎的租屋信條就是能省則省:「3000塊的租屋預算我也能出得起。但我為什麼要把那個錢給房東?為什麼要幫房東還貸?我雖說很摳門,但我也是那種可能一頓飯會吃掉400-500塊錢的人,那是因為飯至少是吃在我身上的。可在房租上花那麼多錢,不是純給北京房價買單嗎?”

當她正高強度瀏覽租屋資訊時,一棟房子介紹下,夢涵也在詢問同一地段的房子,剛好被小莎刷到了。鼓起勇氣,她私信了這個陌生人:“姐妹你好,請問你也是要找這邊的房子嗎?”

和她一樣,對面也是個工作時間不久的女生,做財務。夢涵之前在河北老家生活,從來沒有租過房,最近找到一份北京的工作,想在新公司附近找個住處,預算是1500元/月,比小莎的底線還低一點。

夢涵的小紅書首頁一片空白,沒什麼真實生活分享,像假人。但不知為何,小莎對這個素未謀面的網友產生了強烈的信任。她們處在類似的處境,都是一窮二白的年輕人,她本能覺得對方不會是個騙子。

「我就問她,你能接受拼床合租嗎?」要知道,1500元在北京可租不起西二旗的單間。如果她倆組個隊一起負擔,情況就會好很多。但另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單間基本上只有一張雙人床。對於拼床的提議,夢涵答應得很爽快。


Image

莎莎和夢涵在小紅書上的私訊


「她說可以,那我也沒問題。我們就這樣完全把自己半夜睡覺的人身安全交給一個陌生人了。」小莎和夢涵口頭達成了「君子協議」:睡覺不打呼嚕,不夢遊,不帶男生回來,組成了「拼床搭子」。

還好隨後的日子證明,她倆都做到了。

她倆也實現了最樸素不過的願望──不被房租拖累,失去正常的生活。

Image小莎搬家過來在客廳擺了10個大箱子


流水的“床搭子”

新租的房子地點在西三旗附近,距離小莎的公司步行距離僅1公里,能控制在20分鐘內,午休甚至還有時間回來吃飯。這個地理位置她非常滿意。

頭一次聽到拼床時,我立刻聯想到狹窄逼仄、不見日光的群租房,但真實情況並非如此。

這棟房子麵積總共138平米,一間朝南主臥,兩間朝北次臥,外加兩間衛浴、兩間陽台。客廳面積在40平米以上,公共空間非常大。室友們在起居室擺放了許多雜物,即便如此,這裡也能容納下兩位室友同時鋪上瑜珈墊運動。

北京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標準規定不能低於5平米。算起來,小莎和夢涵同住20平的次臥,比起一個人合租、蜷縮在8平米的單間裡,這顯然更加舒適。更何況,大部分時間她們都在客廳活動,臥室也只是睡個覺。

整個房子月租10000元,主臥室4000元,兩個次臥各3000元。主臥住了倩怡和花兩個女孩,理論上,其他兩間臥室也都各住兩個人。但另一間次臥的2個租客剛搬走,目前暫時空缺。

倩怡是整個房屋的整租人,一般由她透過個人名義跟房東簽訂一般為期1~2年的租賃合同,再在網上各平台發布招租通知,把其他臥室租出去,她算是二房東。

加上倩怡微信時,小莎發現她的暱稱是“XX中介+電話號碼”,才知道她的本職就是房屋中介。倩怡今年29歲,是個爽朗的東北女孩,從2018年畢業就來北京當中介了。剛畢業時,她也是拼床合租的,只不過是和自己的大學室友,互相認識。

「最開始北漂我們收入都有限,房租又貴,大學室友陪我度過了北漂剛開始最難的階段,我就習慣拼床的生活了。」倩怡說,在大學時,她們就是睡前會互相竄到各自的床上去玩一玩的關係,合租後蓋一床被子也沒什麼奇怪的。

一年多後,大學室友離開北京去外地發展,倩怡不可避免地去尋找一個全新的陌生人拼床,只能逼著自己去適應。

那時有意願的租客來看過房子後,對房屋條件很滿意,順理成章成了倩怡的新室友。第一天晚上和陌生人睡,她把一床被子換成了兩張床,兩個人各自緊貼床邊,很拘謹。

「我就提前跟她說好,我這個睡覺不老實,你諒解一點,或者是我有什麼問題,睡著了你可以把我叫醒。我會提前跟她說,大家在一起相處,你要理解別人,別人才能理解你對吧?”

其實倩怡早就適應了拼床的習慣,她的睡眠沒受什麼影響,比起自己,她更擔心自己的「床搭子」睡不好,每天早起都會詢問她睡得怎麼樣。倩怡的這番熱心倒是讓室友受了感動,一來二去,兩人的關係也拉近了。

然而這也只是暫時的,隨著這位室友離開北京,她又要開始找新人。這麼多年來,倩怡一共換了三個房子,都是三房、四房,每個單人房住兩個人——她發現這是最經濟節約的租房方式。

因為她的職業身份,大家都覺得她是最懂房屋租賃內幕的人,找房和續約的事也都由她來負責,久而久之,倩怡也成了維繫整租的核心角色。

換了不少同床室友後,花花和倩怡湊在了一起。花花算是目前比較穩定的室友,她和倩怡已經住了一年半。本來她兩個不是同屋,只是同房,花花和另一個室友拼床住在隔壁。 2021年,她倆的「床搭子」剛好都搬走了,倆都落了單,就湊在了一張床上。

對於這種拼床合租模式來說,上一任租客離去後,承擔空房費用是最大的風險。不過到目前為止,倩怡從未遇到空置太久的情況,基本有人退租後,過個3-5天總會有新租客入住-在北京的熱門地段,她絲毫不需要擔心房屋空閒租不出去。

而去年10月是個特殊情況,小莎和夢涵入住時,另一間次臥室已經空置1個多月了。房屋空置時的租金只能由倩怡和花兩個人平攤。

擔心房子空置太久,4個人負擔不起房租,花花就自掏腰包把次臥的雙人床改造成了兩張單人床,在床頭各安了兩盞小夜燈,買了條一米八的鐵索,中間拉上了窗簾。這樣,不太能接受拼床的人也更有可能住進來。

還好,沒過一週就有兩個來北京實習的女生拿下這間「同屋不同床」的屋子,只不過她們也只是短租3-6個月,在實習期結束就會離開。

今年開始,小莎因為社群媒體玩得溜,也幫倩怡發起了招租資訊。無奈,貼文發出後她一早上接了五、六通問詢電話,全是短租3個月的實習生。倩怡很希望小莎幫她再找兩個長租室友,解決頻繁更換室友的麻煩,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長租客越來越少。

根據諸葛資料研究中心的報告,2023年6月全國大中城市租賃市場在租屋源量較上月下跌5.27%。 “我就感覺我根本吸引不到一個常住的人過來,我們這附近的公司也都在裁員,只有實習生短租會來租房子。”

在畢業季後,次臥又要空出來了,倩怡她們也必須面對新一輪的空房危機。

限時的親密

6個來自天南海北、完全不相識的女孩住在了同一個屋簷下。這是一種奇妙的緣分。

「一開始想想,如果6個自私自利的人擠在這個房子裡,大概每天都會過得非常難熬。但我們6個不是這樣,過得還挺好的。」小莎說。

在這裡,小莎體驗到了不一樣的溫暖。她常常覺得在這個家裡和其他女孩的關係比父母更親近。從小到大,她跟父母就是「東亞式家庭」的相處關係,在同一個屋簷下,能有飯吃,有地方住,能過得舒服,但他們不會有很多深入的內心交流。

在這個出租屋裡,她依然維持著大學生宿舍式的集體生活,能讓她在工作之餘得到一絲喘息。

花花也是同樣的感受,她是重慶人,來北京前一個人在深圳打拼,住著月租700塊的城中村單間,一天只吃一頓飯,飲食不規律又熬夜,身體出現了很大問題。她有個親姊姊在北京常住,看她過得不好,就把她接到北京來調養身體。住了三、四個月,姊姊的孩子長大了需要一間單獨的屋子,花花就自己出去找了一份連鎖咖啡店長的工作,搬出來租房,這才認識了倩怡。

在認識倩怡前,她對房子的認知一直是:一個能睡覺的地方。漸漸的,她的想法改變了。

在家裡,倩怡是個大管家,負責調和所有人的關係以及處理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務。每當有新室友搬進來,她都會提議一起吃火鍋,拉近大家的關係。倩怡很會做飯,排骨燉豆角、馬鈴薯燉雞腿、涼拌蕨根粉都是她的拿手好菜,是新租客來的飯桌必備。

Image大家一起煮火鍋


在倩怡看來,室友和睦是維持合租關係穩定的關鍵。 “在北京地上沒有家人沒有親人,你可能需要靠的就是朋友了對吧?北京最不缺少你需要交的朋友。”

這麼多年來她也不是沒遇上過糟心的室友。曾經有一位合租室友,常常把自己關在屋子裡,跟所有人都合不來,有時不知怎麼惹到她了就在屋裡自言自語,砰砰砸門,摔東西發脾氣。那讓她心有餘悸,也讓她格外珍惜現在的室友,希望能維護這個和諧的小家庭。

小莎第一次看到倩怡做的一大桌菜時有些尷尬,自己沒貢獻什麼力量,就主動提出洗碗。她從行李中翻出了手套和洗碗精,這頓飯後,這些個人用品也留在了廚房成了公共用品。在公共用品上,她們不會特別計較各自的支出。例如家裡的油不夠用了,紙沒了,誰看見了就去購。

像學生宿捨一樣,如果太過斤斤計較是過不下去的。

一般倩怡加班過了飯點,給在家的花花打個電話,花花就會起來開火給她做飯。早上,客廳桌上總會放著幾個煮好的雞蛋,通常都是早起的人煮給大家吃的。

有一次,夢涵留了一小碗茄子,告訴小莎下班回來可以吃。那天小莎一下乾到了晚上10點多,回家之後累得不行,人都不想動。她這輩子從來都不吃茄子,看到夢涵留的那碗菜,自己頭一次主動吃得盆乾碗淨。

「我覺得我們之間熟悉或逐漸變得特別親密,都是在一個非常微小的生活瞬間。可能人跟人的聯繫就是這麼緊密起來的,倒不是說某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小莎說。

「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日子裡,客廳成了大家待的時間很長的空間。晚上8點後,這段時間是每個人一天中最放鬆的,大家陸續回來就窩在客廳的沙發上刷手機、看劇,吐槽公司、同事、老闆,聊到10點多困了,就各自回房間睡覺。

剛來北京實習的大學生佳琪入住次臥不久,她說,感覺在這個房子住就像《歡樂頌》一樣,只是這裡沒有富二代,也沒有公司老總。

但她們心裡也都清楚,這種溫暖的人情味也只是「北漂限定」罷了。這樣的小家庭總會有解散的一天。

新的租客越來越難找,大家的工作也不那麼穩定。還有倩怡,她是維持這個小家庭運作的靈魂人物。經歷了八年北漂,她也快30歲了,家裡面催得緊,目前第一步考慮優先規劃自己的個人問題。

現在她有一位正在相處的男友,兩人也會交流未來,他們知道北京肯定是留不下來的。 「我把所有的青春都放在了這,北京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但它並不是一個適合我的地方。我現在走又有點不忍心,白瞎了我的青春。”

每天晚上小莎熄燈上床時已是一、兩點鐘,有時夢涵還沒睡著就會跟她淺聊幾句。夢涵平日寡言少語,在每個夜深人靜的時刻,還是偶爾會感性一下,抱怨一下生活、工作、對象。

拼床確實讓她們的關係更親密。兩個人都沒有睡著的時候,一定會聊聊天,正是這種時刻,會讓小莎感覺到,「也許我們兩個人並不是兩個因為省錢而躺在一張床上的人。我們只是認識了很久的朋友。”

這種親密很難得,但它也是限時的。

就像大學畢業之後,跟生活再無交集的大學室友間的關係——給彼此的朋友圈點贊、結婚了隨上一份份錢,小莎這麼形容,「僅此而已。如果有一天我們不再合租了,我覺得,我們可能也就是這樣的關係。」


(以上內容和圖片均來自或參考自網路,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與本站聯絡)

目錄

熱門文章

【租屋謹記!】地產經紀變二房東涉「食夾棍」 欠業主租、23名港漂按金共50萬元

有內地來港讀書「港漂」聯絡香港經紀「夾租」大圍單位,但合約並非與業主簽訂,而是與「二房東」地產經紀簽約,預付整年租金及兩個月按金。涉事經紀疑「食夾棍」,拖欠業主數萬元租金,以及23名內地生共約50萬元按金。業主透過土地審裁處收回單位,租客要急搬遷。 記者11月到訪涉事地產舖,已人去留空,警方列求警協助。地產代理監管局稱曾收到相關投訴,個案仍在跟進調查。

合租”家規“例子

和室友一起生活可以是一種有益和豐富的經歷,提供了分享成本、責任,甚至建立持久友誼的機會。然而,為了確保共享生活安排保持和諧和愉快,建立明確且經過協議的規則至關重要。這些規則作為建立積極生活環境的基礎,有助於預防衝突和誤解。

【Rent Scam】 Police pursuit of four suspects, uncovering subsequent cases, fake landlord dies after committing crimes

The police are currently pursuing four fugitives involved in a building fraud scheme involving over HK$60 million. Among them is a lawyer with the surname Yip. It is reported that subsequent investigations revealed more cases within the scheme. One of the cases involves a unit on Wing Kwong Street in To Kwa Wan, where individuals used fake identities to pose as the deceased owner who had been absent for 21 years. Together with a middle-aged woman named Leung, they borrowed money from "loan sharks". However, shortly after the woman committed the crime, she died by charcoal burning in Wong Tai Sin Tung Wui Estate in September last year, along with a female mahjong companion. Before her death, she accused "Mr. Yip" of being responsible for her demise. The police believe "Mr. Yip" is a key member of the fraud syndicate. Leung was suspected of believing Mr. Yip's words due to debt, assisting in the fraud to make a profit and repay debts, but unfortunately met a tragic end.